近年来,瑞金旅行社队伍迅速壮大,旅行社现已达到5家,居赣州各县(市)之首。宾馆酒店的接待规模和档次得到极大提升。同时,瑞金采取各种措施筹集旅游项目建设资金,努力加快景区景点建设步伐。争取国家发改委总投资6611万元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国债项目资金,叶坪旅游区基础设施项目已于去年4月底动工、12月底通过了国家4A级景区验收。同时,采取鼓励扶持措施,吸引民间资金投入旅游产业,融集300多万元资金建成了五个停车场;通过旅游项目招商,成功吸引了一批客商关注并参与该市旅游项目开发,先后引进20多家客商投资建设旅游项目,引进资金达1.3亿元。
寻乌是一块红色故土。毛泽东、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进行过革命实践。毛泽东还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《寻乌调查》和《反对本本主义》,首次提出“没有调查,就没有发言权”的光辉论断。加强区域合作,实现无障碍旅游。为解决旅游特色不够突出的问题,寻乌县依托自身优势,按照“区域联动、优势互补、资源共享”的原则,与周边县市的旅游资源,开展区域旅游合作,开发出“梅州叶帅故居-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-会寻安中心县委旧址-瑞金红色旧址群-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旧址-长汀红色旧址群”等红色经典游,以及“梅州雁鸣湖-平远五指石-寻乌青龙岩-东江源头桠髻钵山”东江探源游,形成赣、闽、粤三省区域旅游圈。
■“吃山”与“护林”矛盾新解
如何协调“吃山”与“护林”之间的矛盾,是谋求绿色科学发展需要破解的首要难题。在发展过程中,赣州既要金山银山,又要绿水青山,哪怕放缓发展速度,也要将保护环境放在首位。
通过实施“十年绿化赣南”、“在山上再造一个高效益赣南”和“跨世纪绿色工程”等,赣州改写了“兴国要亡国,宁都要迁都”的历史。如今,赣州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6.2%,并有了新的更高的目标:使赣州成为江西“绿色崛起”的重要一翼。
目标就是奋斗的指南。
赣州积极创新造林绿化理念,全面推进了造林绿化“一大四小”工程建设上新台阶。
去年,会昌县、赣县、龙南县、章贡区、宁都县6个县(区)还被评为全省造林绿化“一大四小”工程建设先进县。
去冬今春,全市投入造林绿化资金达到22.34亿元,其中财政投入12.98亿元,整合带动社会资金投入9.36亿元;完成造林绿化“一大四小”工程造林89.92万亩,分别占省、市计划的160.5%和112.4%,其中:山上造林完成面积65.49万亩,山下造林完成面积24.60万亩,完成了通道精品路段提升建设里程264.8公里。
五来年,我市通过造林绿化“一大四小”工程建设,已完成造林336.21万亩。
值得一提的是,我市积极提高标准,打造精品亮点绿化工程。为体现特色,在省规定的通道绿化标准基础上,我市“自我加压”,一是通道沿线两侧各1000米可视范围内的荒山荒地、稀疏林地、火烧迹地纳入通道绿化造林范围;二是通道绿化中要栽植以三角梅为主的观花植物和爬山虎、葛藤等藤本植物,做到不断线、不断档,实现快绿成景成带。
“压力”与“动力”同在。为整体推进造林绿化工程,着力打造精品示范点(段),我市实行通道绿化精品工程奖励制度,对通道绿化精品工程达到标准的给予每公里10万元的奖励。2010年,全市在高速、国省道等主要通道沿线打造精品示范路段66段,总里程313.35公里。
截至目前,我市初步形成了一线一景的景观通道。全市创建了森林街道50条、森林园区17个、森林单位111个、森林小区(社区)80个、森林校园734个、森林营区36个、森林乡镇90个、森林村庄1110个、森林公园(湿地公园)18个。
按照“十二五”规划纲要,全市还将实施现代林业建设,严格保护、积极培育、科学经营和持续利用森林资源,推进林业全面、协调、可持续发展,建设以骨干交通、水系廊道、集镇乡村为依托的绿色生态网络和绿色家园,提高生态安全、生态文明和森林质量,力争到2015年,全市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.5亿立方米,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6.2%以上,基本形成层次比较合理、功能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。
■林产与生态“比翼齐飞”
近日,记者来到全南县厚朴生态林业公司厚朴种植基地,一眼望去,层林尽染,厚朴、桂花等树木生机勃勃、绿意盎然,让人林中走,甚如画中游……
与众不同的是,这些树木并不用于旅游观光,长成后也不会被砍伐出售,而是采集鲜花、树皮,用以提炼精油等芳香产品。正是这种“栽得万亩林,不砍一棵树”的发展模式,使得全南县的百万亩山林愈发苍翠欲滴。截至目前,该县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2.52%,生态环境指数达88.88。这也是该市大力实施发展生态化战略,延长产业链的一个典范。
一处处绿色生机的孕育,一次次难题的破解,一项项新政策的出台……
多年的全新蜕变,我市基本构建了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框架,其中关键的一环就是林业产业建设。赣州充分发挥林业优势,延长林业产业链,做大做强绿色产业,积极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。
今年年初,我市着力培育壮大以桂花为主的花卉苗木新型产业,从而把赣州精心打造成具有南国特色的花卉苗木生产基地,推进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增收,加速形成苗木繁育工程、科研中心、交易市场和后续产业发展的新型产业集群。半年多来,我市重点加强以桂花为主的花卉苗木新型产业建设。预计到2015年将建成100个以上桂花为主的森林乡村、1000家赏桂农家乐旅游场所,培训桂花从业人员稳定在5000人次以上,桂花种植专业户稳定在2000户以上,并适时建设桂花香料加工企业,推出以桂花为主的香料、饮料及食品等深加工产品,实现产值8亿元。
目前,我市主抓了大余、上犹、赣县、全南等4个县的桂花苗木培育基地建设,完成了桂花苗木产业基地建设任务32743亩,占今年总任务60000亩的54.57%,其中桂花苗木基地15325亩,樟树苗木基地3421亩,银杏苗木基地1116亩,其他乡土树种苗木基地7222亩,引进树种苗木基地1359亩。
今年,我市还积极向上争取油茶项目资金,完成了高产油茶造林19.19万亩,占年计划任务的96%。截至目前,全市有石城、信丰、兴国、崇义、赣县、于都、上犹、会昌、瑞金、宁都等10县(市)列入国家油茶产业项目示范县;赣县、南康、上犹、崇义、于都、兴国、会昌等7个县列入省级油茶低改项目县。
近年来,我市初步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,大力保护、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,全面推进赣州林业发展,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。
推荐阅读:
(来源:赣南日报 )